農產品生活環境中,如土壤、水域中含有大量的、多種微生物,但其中致病微生物較少,導致人類致病的病原菌主要有大腸桿菌(Escherich.coli)、李斯特氏菌( Listeria)、沙門氏菌( Salmonella)、耶爾森氏菌(Yersinia)等;導致農產品腐爛變質的微生物主要是真菌、細菌,其中真菌主要有灰霉(Bortytis sp.)、青霉( Penicillium sp.)、曲霉(Monilinia sp.)、交鏈孢(Alternaria sp.)等;細菌主要有歐文氏菌、假單胞菌、黃單胞菌等。另外,在各類肉食品、畜禽產品和水產品中還會有各種寄生蟲的動物源性疾病病毒存在。  致病微生物在農產品中是普遍存在的。原因在于,工業化生產的預包裝食品,可以通過生產工藝控制、以及消毒、殺菌工藝,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污染。與之不同的是,農產品生長在不可控的土壤、水域等環境中,在采摘(收獲)、包裝、運輸、貯存和銷售等環節還頻繁接觸人群、空氣、水等外界環境因素,因此,很難不受致病微生物的污染。作為消費者,應該樹立積極的防范意識。在購買、保存到烹飪過程中避免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小貼士: 如何在購買、貯存和烹飪食用農產品的過程中,盡量避免食物和人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第一,一般情況下,病原微生物會通過食入、吸入、黏膜、皮下或者傷口感染等途徑感染。廣大消費者在購買,食用貯藏各類農產品的過程中都有可能接觸病原微生物,多數人群對微生物有抵抗力,但體弱、多病、幼兒、孕婦等應注意盡量避免接觸。 第二,在生吃各類食物時,如水果、蔬菜,應注意清洗干凈。大多數感染致病微生物導致食物中毒的情況是由于清洗不充分導致的。 第三,對于肉、蛋、奶、水產品等應盡量避免生食,在清洗干凈后,經過烹飪熟透之后食用。 第四,注意生熟食品分類保存。盡量不要將不同農產品混合保存。蔬菜、水果、海鮮、肉類和蛋奶等應當分開保存,以免造成病原體的相互污染。 第五,一旦發現貯存的農產品有異味或者腐壞的情況發生應該馬上移出,并察看是否有污染到其他的保存的農產品。 第六,在購買過程中,應該注意從正規的、衛生狀況良好的銷售渠道購買農畜產品。
信息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